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湖泊新闻 > 黄石水利

水清岸绿 黄石河湖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来源:长江网      时间:2025-07-22

 7月21日清晨5时,67岁的黄石市民熊林准时来到磁湖冬泳基地。换好泳衣,他纵身一跃,跳入湖中开始畅游。不一会,游泳的伙伴越来越多,星星点点的“跟屁虫”(游泳装备)在湖面上便铺展开来。 

从1999年开始,熊林养成了每天到磁湖畅游1小时的习惯。26年来,他亲历了磁湖水质的变化。 

“磁湖的水质是一年比一年好。”熊林介绍,十多年前,磁湖的水时不时会有异味,游完泳身上会沾上一层污垢。这些年,磁湖的水越来越清了,游完泳就跟洗了个澡一样。

磁湖。通讯员周巍 摄 

近年来,黄石市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推动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磁湖是黄石的城中湖,2023年被列入湖北省湖泊综合治理试点。黄石以湖泊综合治理试点为契机,强化磁湖河湖长制体系,组织、协调、督导磁湖保护和治理各项任务,在围绕环磁湖周边开展截污控污、水系连通和水生态修复,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先后建成了磁湖湿地公园、环湖绿道、未苏湾等一批群众休闲体验项目。2024年,磁湖被评为省级幸福河湖。

2024年亚洲桨板锦标赛在黄石磁湖举行。通讯员石勇 摄 

大冶湖是黄石人民的“母亲湖”,水域面积6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106平方公里,宜渔面积10万余亩,曾因废水排放、围网投饵造成水质恶化。 

为了治理大冶湖,黄石创新设立了流域河湖长,实施大冶大港母亲河复苏、大冶湖大闸重建、石家湖港治理、红星湖治理等一批项目,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大冶湖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2024年,大冶湖首次尝试生态养殖的“八月膏”长腿蟹年产量30万斤,受到市场青睐。随着大冶湖水生态保护和治理综合效益日益凸显,生态渔业和周边文旅产业等收益年均超亿元。 

2024年,大冶湖“八月膏”长腿蟹喜获丰收。记者高喜明 摄

 黄石第二大湖泊保安湖,依托跨市域河湖长制平台,着力破解协同治理难题。与鄂州市建立“高位推动、协同联动、共建共享”的“保安湖模式”,开展跨区域联巡联防联控联治,强化河湖管护、生态修复、项目申报等领域合作,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实现跨界河湖管护效能全面提升。

位于西塞山区河口镇的夏浴湖,是一处城郊湖泊,上接凉山水库,湖水通过合兴闸直排长江。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夏浴湖变得“面目全非”。2019年,生态环境部长江大保护警示片中,约3分钟视频披露夏浴湖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由湖长领衔推进问题整改,累计投入2.1亿元,实施一系列水质提升和环境治理工程,彻底改变湖泊面貌,岸线绿化面积达4.12公顷,湖泊水面面积增加73亩,实现水质从劣Ⅴ类到Ⅲ类的转变,湖泊形态和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成为环保问题整改的正面典型。 

“这些典型案例都是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动河湖综合治理的生动体现。”黄石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寒说,黄石市1564名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履职尽责,河湖巡查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了一大批一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四级河湖长巡查1.3万人次,解决问题1500余个。 

“水清了,岸绿了,丰富河湖资源也在加快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杨寒介绍,大冶湖水面特许经营生态养殖、大冶湖环湖绿道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磁湖休闲文旅、夏浴湖生态露营等一批河湖生态效益转化已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