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机关政治学习资料之黄石早春六论

   时间:2014-12-04

 早春,迈开奋进的步伐(早春六论之一)

红梅报春风景好,与时俱进年俗新。
       春之气息不止于大自然,一股谋发展的春潮也在全市律动。经年前“头脑风暴”的洗礼,节后一上班,年味未退的黄石就拉开了新一轮发展的大幕。17日的招商会与整治经济环境大会,为即将踏上招商征程的将士壮行。
       回眸过去,我们有进有退,我们有得有失。进和得,是与自己比,首次列于国民生产总值千亿元俱乐部;退和失,是与别人比,“黄老二”竟然被挤到全省第三方阵,如果不加速,甚至有继续下滑的危险。这个春天,知耻而后勇,处悬崖而返身,已是全市的共识。
       共圆黄石梦,重返“黄老二”、建特大城市不仅是我们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也是时代的呼唤、奋起的必然。地处鄂东南、面临长江水的黄石,面临着众多机遇。沿海经济发展正在放缓,产业链条正在往中西部牵移,中部崛起、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国家战略,新型城镇化、扩内需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多个利好因素叠加,为我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条件。机会就在眼前,不等不靠,关键是自己奋发创造。
       振奋人心的事业需要精神振奋的人推动。需要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精神面貌,重构新的时间观念,不消磨时间,而只争朝夕;重构新的空间观念,不局限于一池一地而放眼全市大局;重构新的官场时尚,以勤奋、节俭为荣,以当“泥鳅”、攀比奢糜为耻;重构新的精神气质,以实干、主动服务为荣,以虚谈拖沓为耻。
       一年之计在于春。高层早谋划,各县市区乡镇、各部门也当早行动,起步于早春,燥动于早春。昨日,好几个部门的招商小分队已豪迈出征,但有的部门行动缓慢,需尽快凝神聚气,鼓发展之气,谋实干之策,像春天的少年一样蓬勃,像春天的花草一样盎然。
       让我们以时不我与、时不我待、时不再来的精神,抓住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立足“早”字,突出“快”字,务求“实”字,确保一季度各项工作开好端。招商引资要迅速升温,以产业链招商,大招商招大商。项目建设要快掀高潮,争分夺秒推进项目建设,依托平台集聚项目,千方百计谋划项目,全力冲刺“开门红”。
       蛇年春来早,红梅报春来。让我们快步奋进,走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和谐、市民幸福的春天。

 

                                                    逐梦,实现共同的愿景(早春六论之二)

一个没有梦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
       一个没有梦的城市,是不值得居住的。
       黄石有梦。黄石人有梦。
2013年年初,一个春雷般的“黄石梦”,点燃了所有人的激情与热血。对接武汉,比学九江,把黄石建成鄂东特大城市,这是目标和手段,也是实施“三大战略”的细化和延伸。
       鄂东特大城市的梦是这样描绘的:越过黄荆山,跨过大冶湖,从环磁湖走向环大冶湖。“以黄石市区大冶城区为主中心,阳新城区为副中心,10个中心镇和100个重点村为支撑”的市域城镇体系,力争到2015年建成人口1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双百”城市。
       曾经炫目的黄石,需要一个久违的梦来重振旗鼓,重拾信心。曾引以为傲的黄石人,需要一种精神区位来凝神聚气,奋力赶超,追求卓越。
       其实,黄石不缺梦。
       黄石人的梦做得很早,可追溯到一百年前。是时,黄石人的梦与国家的图强梦结合在一起。发端于晚清的大冶铁矿、冶钢、华新水泥,不仅寄托了晚清当局有识之士挽救国家的梦,也是华夏百姓摆脱自鸦片战争以来积弱积贫、任人宰割的命运的梦想。
       “一五”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老二”鼎盛时期,可谓八方精英云集东楚,四海宾朋聚集铜都。一家家钢厂铁厂机械厂冶炼厂船舶厂橡胶厂钟表厂棉纺厂纱厂如大潮奔涌,千帆竞发,见证了黄石这座移民城市的诞生与成长。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那时的黄石,城市不大,每天上演着南腔北调民风民俗好戏。版图虽小,但能容纳五湖四海的人安居乐业。
       随着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的转轨,随着矿山资源的逐步衰竭,一个包袱沉重的工矿之城风光不再。“黄老二”的名头渐渐淡出人们的脑海。
       这是经济转型的阵痛,也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阵痛。但痛定思痛,黄石人梦想不灭,前进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经过时间的沉淀,经过几届市委市政府的励精图治,现在,黄石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思维和干劲。梦想开始的地方,是早春的思考、春雷行动……
       全市56个部门竞相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措施,努力将黄石打造成“三最”城市,即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环境最好。
       梦想前进的方向,是全市上下正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
       元月17日,10个产业链招商分局,55支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激情出征,目前正奋战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精细耕耘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梦想成真的关键,是全市各职能部门只争朝夕抓项目、抓大项目……
       确保产业项目顺畅落地,我市特设了“服务专员”,全程代理项目的立项、审批、注册等相关手续办理,直至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
       梦想超越的核心,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精神区位的高速度、加速度……
       重振“黄老二”雄风,黄石必须拿出舍我其谁的“黄石加速度”,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下陆区、经济开发区等都在“争一”……
       城市梦,百姓梦,一个个平凡人的小梦汇聚成黄石发展的大梦。
       有梦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春天里,“黄石梦”画卷正徐徐打开……


                                                    招商,延伸产业的链条(早春六论之三)
实现“黄石梦”、全面提高市民收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终归要落实在经济发展上。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是招商引资。
       黄石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基地,既像沿海发达城市一样,面临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问题,需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需要“新鲜血液”来调整、改造产业结构,又像中西部地区一样,面临着发展不够、民生压力大的问题,需要赶超、跨越甚至翻三番的速度。招商引资,一支点撬两杠。
       招商经多年“摸石子”,现已走出政策招商的初级阶段,过渡到产业链招商的“河”对岸。从“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到科学招商、按需招商,按照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招商,招商思路日益清晰。
       黄石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服装、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等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有12家上市公司,13个全国弛名商标。依托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进行产业链招商的基础已经形成。
       产业链是构造黄石未来竞争的新优势,产业链招商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外来资本选择投资区域时考虑的内在因素。
       独木不成林,抱团显威力。群聚,加上成熟配套的市场与服务,可省成本省时省力,关联企业能迅速了解市场的需求和技术变化,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在创新中增效益。在黄石,仅以新冶钢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集群聚集企业200多家,黄石的模具钢已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就沾了集聚效应、“企多势众”的光。但有的企业由于我市没有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产品共舞,产业链条没有延伸开,龙头企业的拉动效应无法发挥,企业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未从更高层次上放大为整个城市的优势。
       可喜的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产业链招商的方向,形成了围绕“强链、补链、建链”招商的总体思路,组建10大产业链招商分局,建立了条条产业链都有发展规划、工作目标、专班推进、经费保障、考核办法的机制。有思路、有措施,如果再加上实干,产业链招商的新局面不愁打不开。
       需要注意的是,引来的企业不能遍地开花,东村点火西村冒烟,应该出台相关的规划,让相关联的企业进园区,通过链条上的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理顺我市的产业布局,提升城市功能,集中排“三废”,减轻对环境的消耗。
       招商,是展现“精神区位”的契机。精神振奋,踏实肯干,则处处遇“贵人”。以不输人后、敢打硬仗的气魄抢拼,以优良的作风和务实的方法,苦干加巧干,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克难攻艰。
       招商,是比能力比才智的赛场。55个招商小分队,应通过切磋技艺、激发智慧,在实战中历练成长。同时,应坚持科学的考核导向,在发展的赛场上选拔人才,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招商,是检验作风务实否的X光机。各招商小分队当树立“发展是没水分的增长”的理念,不为一己之私做虚功、玩虚火,不虚报业绩捞取“仕途资本”……
       将士已出征,捷报将频传。在未来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全市各县市区、各部门通过扎实苦干,产业链招商的能量将以N次方倍数释放。


                                                    环境,培育实业的沃土(早春六论之四)
干出黄石速度,打造产业链条,不是凭空臆想,也不是光靠满腔激情和热血,而是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发展环境。
环境是什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是空气、阳光和水。没有优良的环境,就谈不上发展,就会招商商避之,迎客客不来。更遑论黄石发展的“加速度”。
硬环境的打造相对要直观和简单些,“五通一平”、地理环境、水陆交通等,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只要建设,就可以提供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是每个城市共有的,并不构成核心竞争力。而真正难的是软环境建设。软环境由具体决策阶层、部门和工作人员所作所为,所言所行来体现,来营造。人的复杂性、部门利益的纠葛,决定了优化发展软环境更具挑战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软环境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一是“吃、拿、卡、要”,二是服务意识不强,三是行政效能不高,四是弹性执法,收费过重过滥。市委主要领导针对环境不优的问题,明确提出“用两个月时间整治,全面优化黄石的发展环境”,一时间,春雷滚滚,市里各职能部门纷纷出台优化环境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纪监部门明查暗访,查处危害环境的“害群之马”,优化环境的春风吹拂全城。
在不少职能部门的承诺和表态中有“零收费零门槛”字眼,但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表态、承诺。发展环境的优化还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避免喊口号,开“空头支票”。许多部门和单位提出优化环境的措施都很具体很明确,关键是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或执行“缩水”;二是避免一阵风,要以一贯之,长期执行,常态化执行,而不能朝令夕改;三是角色意识的转变,行政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应真正树立“企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真真切切提高服务意识,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化;四是坚持“无为而治”,给企业和企业家充分的经营自主权,放水养鱼,实行“零干扰”;五是变“卡”、罚为温馨服务。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罚款的关系,不能用罚款来代替执法,更不能出于创收的目的,巴不得企业多出错,只罚款不纠章,而应真正地落实“首错不罚”。同时,对企业进行法律、规章的宣传,让企业清楚地知道,各项生产标准是什么,哪些做法是违规的,坚决杜绝“钓鱼式执法”,做到既贴心服务企业,提高行政效能,为投资客商和企业开“绿色通道”,也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原则,当好法规的守望者。用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话说“护幼容错不赦罪”。
优化发展环境,还得突出责任意识,实行问责制,以刹歪风邪气,扬办事清风。正如某部门负责人说,一些办事人员别看级别不高,但手上握点权力,很容易对企业“吃、拿、卡、要”,得教育和问责双管齐下,坚决打“鬼”,让他不敢做“鬼”,争做堂堂正正的人。
栽好梧桐,凤自来栖。好环境也是生产力,是城市的“名片”。目前,招商小分队已紧锣密鼓赴全国各地招商。让我们营造好环境,让广大市民能安居乐业,让八方客商能够宾至如归,把黄石打造成宜商宜业宜居的鄂东特大城市,让“黄老二”的雄风重新在荆楚大地吹起。

 

                                                    实干,张开腾飞的翅膀(早春六论之五)
春节期间,好友相聚,为黄石梦的内涵和外延争论得互不相让。见此,早年南下蛇口的亲友说,20多年前,深圳蛇口竖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标牌,摆脱了一场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干出了举世震惊的“深圳速度”。今天,黄石人做了个“黄石梦”,假如空谈而不实干,那只是梦。争吵戛然而止:实现黄石梦,归根到底靠实干。
什么是“黄石梦”?每一个黄石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之于黄石整体而言,放在历史的长河当中,最有共识的黄石梦应是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追逐“黄石梦”的旅程上,能留下怎样的印迹,取决于踏踏实实地干了些什么。
必须清醒地看到,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病毒”变种,至今还在“毒化”某些人:只图形式,不问实效,说代替做,虚代替实;布置工作不细化,干起工作不量化,装模作样不扎实……结果只能是大政方针落空、政策措施变味。
成功缘于实干。我们曾靠着“节衣缩食、勒紧裤带”的拼搏精神,把一穷二白的江边小镇建为重工业城市;我们曾用“52”、“白黑”的工作拼劲,铸就了“黄老二”。今天,黄石提前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比学九江,对接武汉,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工作已也起步,更需继承实干的传统。没有脚踏实地的奋斗,目标就难以实现,将愧对人民期待和历史责任。
实干兴市,实干圆梦,“实干”二字的深意,既在于“埋头苦干”,更在于“认准了就干”。
实干是一种精神区位。圆美丽的黄石梦,坐而论道不行,空喊口号不行,“比学”“对接”,空谈丧失时机,产业链招商,空谈错失商机。一切办法,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找到;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只要有利于黄石转型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先干,政策之内抢着干,政策之外探索干,在干的过程中统一认识,在干的过程中转变机制,在干的过程中锻炼队伍。
       实干是一种担当,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大招商招大商,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干大发展,小干难发展,不干不发展。担当释放正能量,实干升腾大气场。
实干出凝聚力,实干出生产力,实干出创造力,实干出竞争力。“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说干就干,脚踏实地;该干则干,雷厉风行。把精力向工作上集中、向任务上集中、向务实上集中。市场是没有边界的。开放程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干事舞台就有多大。
实干是一种责任,责任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把责任举到头顶、把名利踩在脚下、把实干装在心中、把本色进行到底,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直面困难,迎接挑战,把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部署、出台的政策、推出的举措,变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在实干中体现领导能力,在实干中展现岗位追求,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实干中共圆黄石梦。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求实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当下,我们应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力行实干之举,大兴实干之风,以实干续写黄石辉煌,用实干托起黄石梦想。


                                                    作风,加速发展的引擎(早春六论之六)
春天总是那么充满诗意,让人向往,给人希望和遐想。黄石的这个春天分外迷人。人造的“春雷”催开了人们心头的迎春花,全市干部群众激情奔涌;55支招商小分队如离弦之箭,直扑目的地;市委决策转化为全民共识,人心思进。
在这个春天,“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奋进态势,渴望作风建设与之同步共进,同频共振;“对接武汉,比学九江,建设鄂东特大城市”的发展举措,呼唤良好的作风作为工作保障和精神支撑。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我市党员干部中也存在着与创造“黄石速度”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的状况。一些人上班迟到早退,在办公室上网炒股、聊天、玩游戏,有的人上班时间干私活,甚至趴在办公桌上呼呼大睡。有的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推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人学习、干事风气不浓,却对钓鱼、打牌、喝酒、跳舞兴致很高。总之,日子过得很悠闲,缺乏想干事、找事干、争着干、抢着上的劲头,确实表现出精神懈怠的危险。我市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就要求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转变作风,其内涵十分丰富。针对我市的发展态势和现状要求,今天抓作风建设,要重点弘扬以下精神:
一是“扁担精神”。扁担的使命就是担当。一个人,当了干部,就要像扁担一样,以勇于担当为自己的职责,敢于任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而不能当太平官,做天和尚撞天钟,更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意识,不能躲着矛盾走,绕着困难跑,而要到企业、农村、社区一线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克服困难。
二是“竹子精神”。竹子除了高洁之外,还有一股韧劲。郑板桥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干事创业,就是要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竹子精神”。干工作,就是要脚踏实地,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看准了的事情,就是要一追到底,锲而不舍,而不能投机取巧、耍奸使滑玩花招。
三是“弓弩精神”。有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是因为弓箭的弦时刻是绷得很紧的,如果平常松松垮垮,“不在状态”,箭就射不出去,就会贻误战机。而箭一旦找准目标射出去了,它就一往无前,奋不顾身。我们转变作风,就是要时刻准备着,反应灵敏,动作有力,干净利索。
四是“鸬鹚精神”。“鸬鹚”总是沉到水底去抓活鱼,越是深水越能抓到大鱼。省委书记李鸿忠说过,干部要多往基层跑,特别要多往贫困地区跑,多往受灾严重的地方跑,多往矛盾突出的地方跑,多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跑。我们转作风,要学“鸬鹚”沉到基层去,以促进大发展。
干出“黄石速度”关键在人,人的作风是引擎,是精神能量。引擎有力,追赶、超越则指日可待。让我们给自己装上强力“引擎”,驱动“黄石号”动车加速向前。


                                                    干出“黄石速度”

找回“黄老二”,黄石发展必须提速!必须干出“黄石速度”!
黄石近年落后,输在速度上:2012年黄石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全省倒数第二。虽有“大冶速度”支撑,但城区增长不力,有三个城区大幅回落。正因速度不快,黄石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服务业发展滞后,新兴产业发展不快;市场主体发展不够,引进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外向型项目不多。
创造“黄石速度”,是竞争的必然。去年,除“一主两副”遥遥领先外,荆州、黄冈、孝感、荆门、黄石五地差距不大,都在1000亿元至1200亿元之间,挨得很近。荆州“老四”的位置并不牢,其他四地随时可能会超越。黄石要重返“黄老二”,必须先争上第四!再争第三、第二。
荆州等过去的“小弟”反超黄石,赢在速度上:荆州工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增幅,且速度越来越快,去年“壮腰”一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千亿元。
创造“黄石速度”是省委省政府对黄石的要求。目前,黄石在全省的地位与黄石应有的地位不相符,应有更大作为,更快的发展。2012年全省GDP增速达11.3,快于全国均速3.5个百分点,今年全国平均水平预计是8左右,那么,湖北均速要达到12左右。黄石工业基础良好、城市化率59.5,理应比全省均速更快。
    创造“黄石速度”是黄石特殊市情的要求。黄石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历史遗留问题多,包袱重,远非兄弟城市可比。解决民生问题,是我们的责任,这得在快速发展中化解。
“黄石速度”怎么体现?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行政服务提速。二是项目落地要加快。九江的旭阳雷迪一天内办好8个证件,创造三年内投资从4000万元增至200亿元的奇速;荆州引进伟特电子,从洽谈到开工,只用了43天……我们也要把这种“神速”移植到黄石。三是通过招商,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多做大市场主体,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现在,大冶市在全省县域经济中保第一,西塞山区、下陆区都提出争当同类城区第一,阳新县在全省贫困县市中力争经济总量第一,经济开发区提出进入“国家队”第一方阵,黄石建全国一流的工矿废弃地综合试验区……美尔雅、劲牌等一批重点企业也正开拓创新,再创新绩。
    东风正劲、箭已满弓,各县市区、各企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沸腾场面。让我们为加速发展而喝彩!加速发展期待大家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