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公益事业建设 > 生态环境

网湖水草美 飞鸟相与还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25-01-09

  冬日的早晨,第一缕阳光洒落湖面,平静的网湖慢慢变得热闹起来,清脆的鸟鸣划破天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网湖湿地的鸟儿们迎来了新的一天,这里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曾经蒙尘黯淡,生态失衡。如今,水草丰美,候鸟蹁跹。2024年底,黄石出台全省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划定了包括网湖湿地在内的1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为网湖湿地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引。

  觉醒与行动

  黄石素有“百湖之市”的美誉,而阳新境内的网湖,被当地人称作“百湖之王”。

  “百湖之王”并非浪得虚名。这里容纳了各种稀缺的湿地资源,有密集的天鹅越冬种群,有丰富的小天鹅主食“苦草”,有中华绢丝丽蚌的优良种群,还有周边大面积的天然古樟群。

  然而,曾几何时,因大规模围湖造田、掠夺性养殖,网湖的生态平衡被破坏,一度水域蒙尘、飞鸟绝迹。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除了蓄洪抗旱,在减轻土壤侵蚀、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网湖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逐渐提上日程。2001年,阳新划定网湖及周边7个镇30个村(社区)的30.7万亩面积,建立起网湖湿地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2006年,网湖湿地保护区升格为省级保护区;2018年,网湖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实施退垸还湖、退渔还湿,关闭污染企业,整治违规建设……从水岸修复到生态围湖,从含蓄水源到净化水体,从改善水质到污染拦截,网湖湿地的生态逐渐好转。

  “目前,网湖湿地的水质已经稳定在了Ⅳ类,部分区域甚至达到了Ⅲ类。”黄石市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网湖湿地管理局”)副局长郑和松说。

  据联合国环境署权威研究成果测算,网湖湿地每年可生产10.19亿元的生态价值,贮存4.68亿立方米淡水,每天可净化污水475.6万吨;承载着52万多亩面积的雨水,是长江、富河重要分洪区和调蓄区;在固碳减排、调节气候、抗灾减灾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裂变与重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做好网湖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编制修订《网湖治理保护规划》,组织湿地保护科学研究,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入新时代,网湖湿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启了新的征程。

  近年来,网湖湿地管理局投入数千万元,建立湿地保护区鸟类标准救护繁育站(以下简称“救护繁育站”),打造了“天、空、地、人”一体化的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湿地生态监测平台,实现了对网湖湿地的全天候、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救护繁育站副站长石凯是一名“90后”,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网湖湿地保护区工作。10多年来,石凯拍摄记录了上万张鸟类生活的照片,救护受伤鸟儿180多只。

  “网湖湿地保护是一场硬仗。”郑和松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网湖湿地管理局围绕晋升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目标,坚持保护、科研、宣教、发展四大职能,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污。阳新以铁的手腕治理网湖,通过立法保护、联合执法、科普宣传等多种方式,构建湿地保护的坚固防线。

  2024年,阳新先后处置近百起未批先建、乱堆垃圾、乱砍滥伐、采石修路、倾倒渣土、鱼塘投肥、非法垂钓,以及“电鱼”“打蚌壳”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了网湖湿地的生态环境。

  污染防治出重拳,生态涵养不含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推行生态休养,严禁投肥养殖和生产经营,实施水质降磷及水生态恢复工程建设。

  “规范性投放滤食性鱼类,种植苦草、苔草、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实施冬季晒滩、低水位调控等生物治理的方式改善水质。”网湖湿地管理局总工程师汪训英介绍,目前已累计在网湖湿地范围内栽植沉水植物2500万株,投放螺、蚌38吨,投放鱼苗290多万尾。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网湖湿地管理局买下了鸟类栖息地范围内1000亩稻田,且不收割粮食,让10万多只越冬候鸟实现“衣食无忧”。

  保护湿地,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对此,网湖湿地管理局通过制作宣传画、标志牌、警示牌、宣传手册,举办生态摄影大赛、观鸟比赛等,与周边19个村签订共管协议,聘请了一批生态管护员,教育引导周边群众自觉爱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网湖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重要驿站,2024年网湖湿地越冬水鸟达42种78181羽。

  共建与共享

  走进网湖学校,校门校牌加挂了“网湖自然学校”的牌子,学校广场上的宣传栏张贴着一张张孩子们爱鸟、护鸟的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下孩子们平时所做的事儿,爱鸟护鸟的意识已经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学校校长吕文军说。

  作为离网湖湿地最近的学校,网湖学校2023年5月被湖北省湿地保护基金会定为省级湿地保护教育学校,借助基金会的力量,学校常态化开展湿地保护教育工作,并联合周边学校开展爱鸟、护鸟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共建湿地、共享成果、共促发展。网湖北岸,在向录村向录冯湾230多亩古樟群森林科普园,参天古树凌空耸立、枝繁叶茂。

  村党总支副书记吴丰柏说,这里已经查明有维管束植物100多种,哺乳动物13种,鸟类93种,两栖类、爬行类24种,拥有百年以上古树160多棵,还发现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灰脸鵟鹰、野生植物明党参。

  向录村很多村民以打渔为生。网湖禁渔后,网湖湿地管理局一边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发展生态产业,增加收入;一边以共同缔造为抓手,实施人居环境五大攻坚行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该村10个自然湾全部实现“通水、通路、通网、通电”,建成“四好农村路”10多公里,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85%。

  网湖村这个曾经的渔村也实现了转型发展。在驻村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帮扶下,村里发展超级芦竹生产项目,流转原有鱼池发展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稳定村民收入。

  网湖周边更多的人收网上岸,另辟创收之路。何垅村村民张绪财2006年流转40多亩鱼池养鱼,后来他发现鱼池的水变得越来越浑浊,水鸟一天天变少,张绪财意识到这不是长久之计,果断将鱼池改种净水植物。

  2012年,网湖湿地管理局招聘生态管护员,张绪财成为一名巡湖护鸟的“生态尖兵”。“巡湖面积8万多亩,一次巡湖里程有100多公里。”张绪财说,每年10月到次年3月间,张绪财和同事们还要加大巡湖频次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