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黄石市平均面雨量510.8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多38.9%。目前全市平均梅雨量176.4毫米,占历年平均梅雨量的54%。境内主要江河湖库水位大部分在汛控水位以下运行。黄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全面推进梅雨期防范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完善机制体制,落实责任体系。落实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6898人。该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奔赴一线调研督导防汛工作,包保的市领导到各县(市、区)分片开展防汛督导检查,两次召开流域防指会议和调度会,进一步压实各县(市、区)及分指挥部防汛责任,夯实防汛基础。入梅以来,市防指、市防办先后召开6次会商会,及时调度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安排15组(次)技术专家分片督导指导各地防汛。强降雨期间,全市各类巡查责任人进岗履责。市防办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实行“水旱灾害防御+山洪灾害防御”双值班,抽查责任人171人次,压实防汛责任。
坚持四预措施,强化监测预警。为做好梅雨期重点区域的防范应对工作,气象、水文部门按流域分区域加密2小时、4小时预报警信息发布。科学动态调整山洪灾害预警阈值,山洪灾害预警到报率稳定在100%。强化预警信息时效性,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基层防汛责任人,发出强对流天气预警的同时,逐级逐一督促各建设工地落实停工和加固措施。按照预警影响范围,直通一线及时提醒属地镇村做好避险转移准备。截至目前,累计核实处理山洪预警467次,发送山洪预警短信12006条,涉及防汛责任人627人次。日前,黄石因阳新县白沙镇青山村预警及时、果断处置的成功避险避灾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
补齐工程短板,科学精准调度。工程方面,全市加快在建22个重点水利工程进度,富池大闸、大冶湖大闸等关键明口工程及82处水毁修复完成,多条山洪沟治理完工,有度汛任务的在建项目均制定抢险预案。调度方面,全市水库严格按汛限水位调度,病险水库严格按限制运行水位调度。5月以来,下发调度令29份,精细化调度重点河湖水位,强降雨前降低水位预腾湖容,富池大闸10孔排水,城区沿江涵闸全部关闭防止江水倒灌,大冶湖泵站、胜阳港泵站等开机抽排。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型水库蓄水量约0.8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9.2%。全市23座饮用水源地水库蓄水量为8.67亿立方米。
部门协同联动,信息及时共享。黄石军分区举行防汛誓师大会,时刻待命;山洪灾害相关乡镇配备卫星电话33台,确保“三断”极端情况下调令畅通;应急部门组建各类抢险救援应急队伍160余支,11000余人,开展全市尾矿库隐患排查;住建部门对108个地下空间排水防涝问题逐一整改,准备沙袋1.9万个、挡水板2020个、应急排水泵4962个;农业部门及时清理田间“三沟”,密切关注田间积水情况,防止发生渍害;资建部门组织1130名“四位一体”网格员重点对高风险地段开展全面排查;交运部门组建9支288人的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加密交通安全巡查检查频次;城管部门累计出动巡查人员284人次,出动车辆76台次,排渍泵站运行121.58台时,抽排水量约198.59万立方米;供电公司全面开展城乡排涝设施电力检修。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以防范应对工作的确定性应对水旱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全力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