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工程 > 在建工程

黄石市“十二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7-04-02

目 录

 

 

 

一、“十一五”水产业发展回顾…………………………………(3)

(一)目标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8)

二、“十二五”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11)

(一)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11)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13)

(三)“十二五”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5)

三、“十二五”水产业发展规划………………………………(17)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17)

(二)发展目标……………………………………………(17)

(三)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19)

(四)保障措施……………………………………………(35)

四、“十二五”水产规划重点项目……………………………(38)

五、“十二五”水产规划项目情况表…………………………(43)

 

 

 

 

 

 

 

 

 

 

 

 

 

 

黄石市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为全面推进黄石市现代水产业建设,促进渔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结合我市水产业基础条件和发展现状,特制定黄石市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水产业发展回顾

(一)目标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产战线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国家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水产生产方式,积极创新养殖方式,不断优化养殖模式,大力推进水产产业化,全市水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水产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和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渔业经济全面持续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产量、苗种生产、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五项规划目标均全面实现。养殖面积达到660375亩,超规划目标15.86%,其中大冶市214995亩,阳新县422535亩,市区22845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40919吨(2009年统计数据),超规划目标17.43%(名特优水产品比例72.84%),其中大冶市58443吨,阳新县77433吨,市区5043吨。全市已建设苗种繁育基地5个,年产优质水产苗种20.3亿尾,超规划目标1.50%,其中大冶市5.2亿尾,阳新县8.4亿尾,市区6.7亿尾。渔业产值达到178552万元(2009年统计数据),超规划目标19.03%,其中大冶市68318万元,阳新县104763万元,市区5471万元;渔业产值占农林牧副渔总产值66.5亿元的26.85%。渔民收入达到7500元(2009年统计数据),超规划目标15.38%。

2、水产板块基地建设拉开了水产区域化生产的序幕。

“十一五”期间,我市十分注重水产板块基地建设,已建成水产板块3个、水产片带4个、水产生产基地17个。3个水产板块是环保安湖10万亩健康养殖板块、环大冶湖5万亩健康养殖板块和宝塔湖2万亩高标准池塘精养板块。4个水产片带是大冶湖5万亩鱼蟹围栏养殖片带、大韦沿江线5万亩龙虾养殖片带、沿江湖泊15万亩河蟹养殖片带和库区5万亩银鱼养殖片带。17个水产生产基地有江北2000亩名优鱼类繁育养殖基地、东风农场2万亩水产健康养殖基地、桥墩湖万亩安全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保安湖4万亩鱼虾蟹生态养殖基地、黄金湖4000亩优质鱼无公害养殖基地、四棵村6万平米无公害鳝鱼网箱养殖基地、五湖5000亩生态渔业养殖基地、五湖3万平方米黄颡鱼无公害网箱机械化养殖基地、磊山湖2000亩无公害小龙虾繁养基地、熊家洲1000亩优质鱼健康养殖基地、金牛镇南城畈4000亩虾稻连作基地、浮屠镇北煞湖230亩标准化泥鳅繁养基地、半壁山王港湖万亩标准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木港镇牛湖2000亩标准化七星鲈鱼养殖示范基地、阳新县特产良种场浅水无土半人工黄鳝苗种繁育基地、竹林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和海口湖万亩芡实生产基地。水产板块基地面积近50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75%。水产板块基地不但涵盖了大部分的名优水产养殖品种,而且集中了一批新型、高效的养殖模式,为全市水产区域化生产拉开了序幕。

3、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吹响了水产产业化经营的号角。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水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上,涌现了一批诸如嘎子水货、辉煌食品、东楚食品、楚仙鱼面、鹏泽水产、金凤水产、宏风饲料、烁森生物等加工企业18家,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加工能力有限,但加工产品各具特色,发展前景良好。我市的休闲渔业主要分布于大冶市的沿保安湖、黄金湖地区和沿大冶湖地区,以及阳新的宝塔湖区、网湖周边地区。影响较大的有阿胖渔村、保安9号、秀水湾、华升度假村、在水一方、兴国鱼满仓、宝塔湖石灰寨、东西湖游龙、大王红光、木港西湖等休闲场所。目前全市共有综合休闲渔业场所260处,其中较为成规模的有76处,水产特色餐饮店120余家,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休闲渔业渡假村有18处,游乐场所32处,涉及休闲渔业的水面达17.5万亩以上。水产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和休闲渔业的兴起,拓展了水产二、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吹响了全市水产产业化经营的号角。

4、水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提高了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注重加强水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品产地50多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80%以上。其中环保安湖10万亩健康养殖板块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的验收,成为“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区”。海口湖、东风农场和鑫海水业先后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在抓产地认定工作的同时,产品认证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以青、草、鲢、鳙、鲫、鳜等为主的鲜活及加工产品,有50多个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及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仅东风农场就有22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一批诸如保安湖王蟹、黄金湖鲜鱼、嘎子黄土窖鱼、阿胖渔村系列鱼制品、阳新小龙虾、网湖河豚、海口大闸蟹、王英银鱼等特色水产品牌,已在黄石乃至省内外小有名气。水产品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5、不断提高的行业管理质量和水平奠定了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

“十一五”期间,我市水产业坚持依法行政,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和水产苗种管理、养殖证制度、质量安全监管等配套管理制度,加快了渔业法制化进程。坚持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实施了渔业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环境监测、资源保护和长江春季禁渔等管理措施,有效地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保护了渔民权益。同时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为水产发展和水产生产者提供了市场、科技、信息及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支农资金项目、水产产业化项目和泥鳅、小龙虾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加快了水产品种、技术更新的步伐,促进了增产、增效和增收。实施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人工增殖放流、灌江纳苗、大湖拆围拆珠等项目,有效地保护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了水产经济健康发展。水产良种场、科技示范场、水产品质量安全及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改善了水产业服务的基础条件,增强了发展后劲。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水面使用权合理流转等改革措施,优化了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了水产业发展活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产科技支撑力度不够,高效养殖模式普及率不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水产发展的源动力。我市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中科院水生所、水工程生态所、水科院长江所、华农大水产学院、省水科所等一批知名水产科研院所近在咫尺,多年来与我市各水产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我市水产科技优势的发挥还十分有限,水产发展科技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表现在养殖模式粗放、名特优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够,养殖产量、效益不高。我市较早起步的甲鱼、罗非鱼、鳝鳅、鳡鱼、异育银鲫等名优品种养殖,由于科技支撑不够,投入不足,未能较快地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批量,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其养殖技术被外地学走后,就很快成为一个大的产业。近年来逐步得到推广的小型湖泊生态养殖模式、名优品种网箱养殖和池塘单养模式等,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常规模式,但这些高效模式推广覆盖面还不大。不少地方还处于以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养殖阶段,总体效益还比较低。

2、水产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衡,水产产业化进程仍然缓慢。

我市水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企业规模不大,加工总量不多,加工产值不高,成为全市水产业发展的“短腿”。全市水产品年加工量不足2万吨,加工量仅占水产品总量的1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大部分水产品未经加工,直接以鲜活产品销往市场。至今全市无一家省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规模水产品加工、水产品深加工、鱼饲料加工、渔船渔网渔具制造等产业基本空白。休闲渔业作为水产第三产业的重头戏,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发展上缺乏规划,在管理上缺少指导,只是靠民间自发地探索和发展;缺乏资金投入和科研工作,使高档次的特型、特色、特体、特质的名优种类培育工作基本上没有进展;缺少专业化的行业组织和活动,使我市水族观赏渔业、休闲渔业处于市场分散、未成规模、竞争乏力的状况,集观赏、垂钓、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休闲场所目前数目还相当少。从2009年统计数据看,我市水产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78552万元、25580万元和27116万元,比例为7:1:1,产业比重失衡,产业化进程仍然缓慢。

3、养殖基础设施薄弱,水产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我市现有精养鱼池205680亩,塘堰37860亩,是我市水产生产的基础,但普遍存在年久失修、淤塞老化、设施不配套的问题。致使池塘养殖病害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养殖户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养殖单产却上不去。这既对水产品品质产生负面影响,又导致养殖经济效益下滑。2009年全市精养鱼池平均单产415千克,塘堰平均单产219千克,在全省仅处于中下等水平。一些水面由于进排水设施问题,甚至要靠天吃饭,养殖户由于收入没有保障,不敢放心投入,只能在低层次上进行简单的生产经营,养殖效益自然十分低下。2010年7月份强降雨造成的洪涝灾害,致使原本脆弱的渔业基础设施再次受到严重打击,不少水面发生漫堤溃堤,养殖户损失惨重。这充分暴露了我市渔业基础性建设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的问题。

4、支撑保护体系亟待健全。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五大支撑保护体系还亟待健全。水产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是提高我市水产生产力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市以水产科研及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体系还不健全,在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水产科技成果、建设水产科技示范工程、扩大渔民的科技培训范围等方面有待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增强水产品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检验检测体系仍有待完善,渔业生态环境、水产投入品和水产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需要尽快启动。在水产信息和水产品市场体系、水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水产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总体目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健全。

二、“十二五”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

1、优良的产业基本条件。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1℃,年平均降水量1454.7毫米。境内有大冶湖、梁子湖、富水3个水系,河港408条,湖泊258处,水库266座,以及星罗棋布的鱼池和塘堰,各种类型的水面总面积达89400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3%。2010年,全市养殖面积660375亩,占总水面总面积的73.87%。全市的鱼类共有13目26科117种,主要养殖鱼类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鲂、鳜、鲇、黄鳝、泥鳅、乌鳢、银鱼、黄颡鱼、翘嘴红鲌、细鳞斜颌鲴、斑点叉尾鮰、罗非鱼等。经济水生动物主要有河蟹、青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中华鳖、乌龟、食用蛙、螺、育珠蚌等。经济水生植物的主要有莲、藕、菱、荸荠、莼菜、芦苇等。广阔的渔业水域,优良的气候环境,以及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为全市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基本条件。

2、良好的宏观环境。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将为推进我市现代水产业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为现代水产业建设提供极为有利的政策条件。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将为现代水产业建设营造更好的氛围。水产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大,水产综合配套体系更加健全,将为水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旺盛的市场需求。

国内水产品消费量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趋势的加快而稳步增长,水产特色餐饮、方便食品市场需求的升温,扩大了水产品消费市场。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增长强劲,延伸了水产业的发展空间,带动了水产二、三产业的发展,为水产业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4、活跃的民间资本。

我市工业基础雄厚,民间资本活跃,民间老板在发展现代水产业方面有资金优势、市场优势和管理优势,成为我市发展现代水产业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市江湖相通,湖面开阔,集中连片,湖区和渔区风光秀丽,山水相连,为休闲渔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我市作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上大做文章,通过大力吸收民间矿业、建筑业等个体投资商因地制宜地发展垂钓型、特色餐饮型、休闲渔庄型、旅游度假型等多种休闲渔业形式,必将加快我市传统养殖业向休闲渔业的转型。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

1、渔业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水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容,优良的渔业水域、滩涂被大量占用,水生生物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部分宜渔水域受到污染,鱼类的产卵场遭受破坏,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湖泊拆围、水库限养,致使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严重挤压。同时国家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也不允许再靠稻田挖鱼池来扩充养殖规模。一些湖泊对外承包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承包者往往存在短期行为,对水域进行掠夺性经营,放养量超过水域最大承载力,大量施肥投饵,渔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乃至枯竭。一部分浅水草性湖泊,十年前是难得的宜渔水域,现在已演变为大鱼池。这些叠加的刚性约束使得水产发展空间受限,养殖面积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呈现不断萎缩的趋势,成为今后长时期制约我市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与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市不少水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水产养殖不合理用药、不标准化投饲现象仍较为普遍。部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水产品被污染或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或生物毒素的几率增加。在运输、销售水产品过程中,不排除存在使用禁用物质行为,同时水产品检疫检验手段又未能及时跟进,致使我市水产品质量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市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还很不完善,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水产投入品检测和水产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还未能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3、转变水产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与当前水产科技水平不相适应。

转变水产发展方式,既是解决渔业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水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渔业效益、建设水产经济强市的本质要求。实现我市水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调优渔业经济结构、提高产业化水平,就是要发展健康养殖、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根本点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名特优品种。但目前我市水产生产仍以传统方式为主,还没有摆脱依靠生产规模扩张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名特优品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够,养殖单产及效益不高。在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水产科技成果、建设水产科技示范工程、扩大渔民的科技培训范围等方面也亟待加强,水产科技现状与转变水产发展方式的需要不相适应。

(三)“十二五”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确保水域养殖布局科学

加强全市水域养殖布局的科学调整,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以充分发挥现有水域资源潜力。

2、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水产品有效供给。

3、确保渔(农)民持续增收

在稳步发展养殖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水产业二、三产业,提高水产业综合效益,确保渔(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继续坚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水产业扶持政策,保护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

4、促进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推进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构建水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关系,实现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促进农村渔区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优化水产业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渔区专业合作组织和水产品行业协会建设,提高渔民组织化水平,提高渔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渔业法制和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为水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水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三、“十二五”水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水产业发展全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力推进水产产业化为主线,以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水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以水产科技创新与应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信息和水产品市场、水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水产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 “五大体系”为支撑,以建设产业基地为重点,服务我市“三大战略”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水产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努力提高水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促进我市水产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发展思路上,一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突破技术难点,实行集约化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走高效水产之路;二是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水产产业化之路;三是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养殖,提高产品质量,唱响水产品牌,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绿色水产之路;四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渔民培训,发展平安水产,走和谐水产之路。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水产业构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高效型、功能复合型的新格局,水产生产健康化,水产经营市场化,水产管理法制化,渔业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各业协调发展。渔业生态良性循环,渔科教紧密结合,渔民整体素质和养殖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水产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2、具体目标

养殖面积:到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69万亩,其中大冶23.3万亩,阳新43.3万亩,市区2.4万亩。

水产品产量: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生产,到2015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0万吨(其中名特优比例占75%以上),年均递增5%以上,其中大冶7.2万吨,阳新12.2万吨,市区0.6万吨。

苗种生产:着力建设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到2015年全市鱼苗总产量达到30亿尾,鱼种总产量达到5万吨,基本满足全市水产苗种的需求。

渔业产值:到2015年全市水产行业总产值达到37亿元,其中渔业产值达到23亿元(大冶8.1亿元,阳新14.2亿元,市区0.7亿元),年均递增10%以上,渔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30%。

渔民收入:渔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800元以上,到2015年全市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

水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并储备一批科技成果,水产科技成果转化率、水产科技进步贡献率和水产良种覆盖率得到提高,在全省位于中上等;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基本达到无公害要求,并逐步向绿色水产品和有机水产品过渡;创建和做大、做强一批名牌产品;水产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管理水平更加先进,全市水产业由传统水产业向现代水产业稳步迈进。

(三)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十二五”时期,我市水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应立足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潜力,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名优苗种繁育工程、优种良法示范工程、高效养殖推进工程、休闲渔业升级工程、加工外向拓展工程、质量品牌创建工程、渔业资源养护工程、三大安全监管工程和支撑体系健全工程”十大工程,逐步形成科学化布局、区域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水产格局(见后附图)。

1、基础设施改造工程

一是实施精养鱼池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逐步对陈年老塘进行改造,通过采取清淤、加高整固池埂、畅通道路、检修进排水渠和电力线路等措施,使池塘条件基本达到健康养殖的要求。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力争改造精养鱼池10万亩,占全市精养鱼池总面积的一半。二是实施小型湖泊改良工程。按照生态养殖的要求,逐步对小型湖泊特别是小型浅水草型湖泊进行改良。采取的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整险加固湖堤、疏浚进排水渠道、检修涵闸和清除湖面杂物、障碍物;另一方面控制湖泊放养密度,限制草食性鱼类的养殖,杜绝大量施肥和过度捕捞。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力争改良小型湖泊80处,占全市湖泊总量的30%。三是实施内陆渔港建设工程。按照“以满足渔船为先、开发综合性资源为主”的渔港建设思路,实施大冶湖渔港、富河渔港和盛家嘴渔港建设项目。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渔港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渔港的综合利用效益,使渔港逐步成为具备水产品批发交易集散地、渔业生产场地、水产品加工场地、渔用物资贮存转运场地和休闲旅游场地五大功能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

2、名优苗种繁育工程

一是按照《水产苗种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水产苗种管理工作,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行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要全面实施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指导和督促苗种场建立健全苗种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水产苗种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加强水产苗种药残抽检和执法监管,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安全水平。至“十二五”期末,符合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发证条件的水产苗种场持证率达到100%;杜绝在水产苗种繁殖培育过程中违法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和性激素等违禁药物;对监督抽查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二是引导、扶持富尔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等一批基础较好的水产苗种生产企业创建省、市级水产良种场。至“十二五”期末,力争创建省级水产良种场1-2个,市级水产良种场2-3个。三是实施常规品种提纯复壮和新品种引进工程。我市鲫鱼、黄颡鱼、草鱼、青鱼等常规品种不同程度上存在长期近亲繁殖现象,呈现个体偏小、生长减慢、病害变多趋势,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提纯复壮和良种选育工作势在必行。至“十二五”期末,全市水产良种覆盖率力争达到80%,同时引进新品种1-2个并推广养殖。四是以富尔水产苗种有限公司为龙头,网络金牛鄂南种苗繁育场、竹林塘渔场、正好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等苗种繁育基地,年繁育名优水产苗种20个品种以上,年产各种鱼苗达到30亿尾。全市优质鱼种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

3、优种良法示范工程

名优水产品种养殖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是我市水产业“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选取市场前景好、适合于我市养殖的品种,如小龙虾、泥鳅、鲫鱼(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黄颡鱼(全雄黄颡鱼等)、河蟹、黄鳝、鲌鱼、鳜鱼、鳡鱼等,作为示范推广的品种;目前已基本成熟的养殖技术,如小龙虾主养及寄养、泥鳅主养及稻鳅种养、鲫鱼主养及混养以及黄颡鱼、鲌鱼、鳡鱼、河蟹、黄鳝主混养等,作为示范推广的技术。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级水产行政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水产科研机构、水产专业合作组织及水产协会学会在政策、技术、信息和资金上的优势,支持磊山湖、绿宝公司及大韦沿江线的小龙虾养殖,支持浮屠镇金泽科技园、大王镇凤庄村和竹林塘渔场的泥鳅养殖,支持富尔公司的鲫鱼、鳡鱼养殖,支持五湖、海口渔场及黄颡口镇的黄颡鱼养殖,支持东风农场、保安镇的鲌鱼养殖,支持保安湖、海口湖、赛桥湖等的河蟹养殖,支持四棵村、阳新特种良种场的黄鳝养殖。上述养殖示范基地巩固、壮大后,一批水产优种良法在我市生根落户,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我市的水产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技术升级。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名优品种养殖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不计1000亩以上大水面)。

4、高效养殖推进工程

进一步优化常规水产品种养殖模式,推进优势小品种养殖,每年新增高效渔业养殖面积2万亩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高效渔业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60%。一是河蟹养殖,以保安湖为龙头,网络大冶湖、桥墩湖、网湖、海口湖、赛桥湖、金星月湖、春湖、大湾湖、太白湖、中湖、朱婆湖等,河蟹养殖总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优质河蟹0.3万吨。二是小龙虾养殖,大力引导扶持大韦沿江线5万亩小龙虾养殖带、沿保安湖万亩小龙虾养殖带、沿大冶湖万亩小龙虾养殖带和金牛镇南城畈4000亩虾稻连作基地的发展,辐射带动全市小龙虾养殖业稳定发展,养殖总面积达到10万亩,年生产商品小龙虾1万吨。三是泥鳅养殖,以浮屠镇金泽科技园、大王镇凤庄村和竹林塘渔场为龙头,带动全市建设标准化泥鳅池塘养殖基地5000亩,稻鳅种养基地10000亩,年生产商品泥鳅1万吨。四是鲫鱼、黄颡鱼、鲌鱼、鲈鱼、鳡鱼养殖,以东风农场、黄金湖、熊家洲、黄颡口镇、木港镇和富尔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各池塘养殖基地,养殖总面积达到15万亩,各品种年总产量达到2.5万吨。五是网箱养殖,以阳新特产良种场、四棵鳝鱼养殖协会和德润公司为龙头,网络蔡贤、王英、富水、毛铺、九桥等水库网箱养殖基地和沿大冶湖、保安湖、网湖等网箱养殖基地,网箱养殖面积达到4万只40万平方米,年生产黄鳝、鲌鱼、黄颡鱼等1万吨。

5、休闲渔业升级工程

一是要强化宣传,转变观念。要将休闲渔业定位于渔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大力宣传休闲渔业发展的成功典型,努力营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的良好氛围,力求突破休闲渔业是第一产业范畴的旧观念,将其作为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三产业来看待,作为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农民增收和渔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二是要认真规划,加大投入。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有序开发、确保质量”的基本方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统筹考虑环境建设、生态建设、人文建设和渔区社会发展等因素,认真组织、制定好我市休闲渔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起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群众自筹、吸引外资等开放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三是要合理布局,建设基地。利用现有渔业资源,坚持改造完善为主、新建为辅,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实施长短结合、养钓结合,初期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近郊以游钓为主、养殖为辅,远郊以养殖为主、游钓为辅,充分与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利用现有水产养殖场和渔业水面资源,不断完善养殖设施、游钓设施、道路交通设施、餐饮娱乐设施和旅馆设施,优化环境,建设一批城镇郊区休闲渔业基地。四是要依靠科技,开发产品。观赏渔业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批特色鱼类原良种繁育基地,为休闲渔业发展提供优良种苗,提高我市休闲渔业的质量和档次。五是要加强管理,搞好协作。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休闲渔业管理办法、质量标准,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协调旅游、交通、体育、卫生、工商等部门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加强外来物种、尤其是对引进的观赏性水生动物和植物的管理,严格检疫,并控制在一定的养殖范围内,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疫病传播。“十二五”期间,充分利用我市池塘、湖泊、水库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加强对休闲渔业的指导和扶持,形成以近郊为中心,辐射沿江、沿湖的休闲渔业经济圈,促进自然景观与渔文化的有机结合,现代服务业与现代水产业的有机结合。大力引导扶持江北及花湖休闲渔庄、熊家洲华升度假村、阿胖渔村、在水一方渔家乐度假村、保安湖水上旅游度假村、兴国鱼满仓休闲渔庄、宝塔湖石灰寨垂钓休闲渔庄、东西湖游龙山庄、大王红光休闲渔庄、木港西湖休闲渔庄等一批生态渔业休闲基地发展,辐射带动全市休闲渔业场所做大做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生态渔业休闲基地总面积达到20万亩,休闲渔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6、加工外向拓展工程

一是要提高加工能力。水产品加工方式要由传统的冷冻、腌制、风干等向机械化精深加工方向转变,加工原料要由常规淡水鱼覆盖到虾蟹、鮰鱼、鳜鱼、龟鳖、鳝鳅等品种,重点是小龙虾、泥鳅及常规品种的批量加工和本地特色风味水产品加工。“十二五”期间,在引导、扶持鹏泽、嘎子水货、东风实业、辉煌食品、国启、金凤、阿胖等水产品加工及烁森、宏风等饲料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培植、引进1-2家大型加工企业,力争创建市级水产龙头企业2-3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二是要提升加工水平。水产品加工企业要坚持产学研一体化,有效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快速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水产品加工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十二五”期间,力争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中有1-2家通过欧盟或美、日、韩出口注册许可。三是要发挥加工效益。水产加工企业要通过建基地、连市场,促进水产品市场流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形成带农户、促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的辐射作用,加大产品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不断开拓加工产品市场,努力提高水产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十二五”期末,全市水产品加工年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加工产品产量达到1.6万吨,饲料加工年产量达到20万吨;全市水产品加工和饲料加工年产值达到8亿元。

7、质量品牌创建工程

一是要编制品牌建设规划。要认真研究当前水产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主攻方向,科学制定全市水产品牌发展规划。要从现有的水产注册商标中筛选一些具有代表地域特色、体现山水文化、叫得响亮的商标,或新注册这样类型的商标,作为代表我市水产业的品牌,重点宣传推介。鼓励水产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水产龙头企业来承担品牌建设主体,并按照一产业一品牌、一品牌多产业的建设思路,培育一些省、市知名品牌。二是要打好品牌建设基础。加强水产品牌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和“经纪人+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作模式,扩大水产品牌生产规模,全面提高渔民的组织化程度,为企业创建品牌创造条件。推行水产养殖标准化工作,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要加快绿色、有机和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工作,积极使用授权的相关标志,明确其优质名牌的身份,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我省推出的“楚江红”小龙虾、“梁子湖”大闸蟹和“洪湖渔家”生态鱼三大品牌资源,抓好品牌基地建设。三是要培育品牌建设主体。实施水产品牌战略,水产企业是主体。要以壮大水产企业实力为抓手,强化品牌建设主体。“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培育、打造一批牵动力强的水产龙头企业,对重点水产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重点培育和重点扶持,使其在产业内发挥领军作用。鼓励和支持水产企业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坚持自身研制和引进、消化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快产品的优化升级。四是要做好品牌宣传工作。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思想,树立现代营销理念。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支持企业参加政府组织举办的农产品推介会、博览会、展销会。要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品牌宣传,提高公众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要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至“十二五” 期末,力争对发展势头好的产业如河蟹、小龙虾、泥鳅及特色加工品等迅速培育壮大,形成1-2个省内、国内品牌产品。

8、渔业资源养护工程

一是要运用生态系统方法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包括被动性的保护和利用水生生物资源特性开展的主动性修复措施。从生态系统方面看,水生生物资源与水生态系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水生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水生态状况的标志;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必须保护水生生物栖息的水体、水域和滩涂等生态环境,必须保护水生生物的产卵场、栖息洄游通道等繁衍生长关键场所,也就是要完整地保护水生态系统。从管理方面来看,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包括渔业资源、渔业水域生态、水生野生动植物等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管理内容,既包括各项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也包括增殖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等主动性措施;在范畴上不仅涉及渔业、渔民、渔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域生态保护也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等相关方面。

二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修复湖泊生态。大力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行动。通过增殖渔业资源,补充湖泊中水生经济生物资源数量,恢复传统优质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通过放流滤食、草食、杂食的鱼类和虾蟹等,消化水体中多余的营养物质,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沼泽化等威胁;通过放流濒危物种,补偿湖泊水生生物种群数量,维护生物多样性。大力推进生态养殖模式。湖泊养殖要建立在科学的生态容量基础上,避免过度密集的养殖,应采用科学的混养等养殖模式充分利用水体营养物质,少投饵、少投药以减少水体残留。在大量吸纳转移水体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同时,减少对水体的负面影响。推进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在水生生物产卵场等关键栖息场所建立保护区,为水生生物生长繁育提供重点保护。积极建立湖泊生态园区,修复已遭损害的湖泊生态,构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丰富的水生生态系统。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发展垂钓等休闲观光渔业,积极构建“渔舟唱晚”的渔区文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景观。组织实施禁渔休渔管理制度。实施湖泊禁渔,既是有效保护水生生物资源生长繁育的必要措施,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责任主体负责制度,实施谁占用损害谁补偿修复的政策,协调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十二五”期间,实施长江湖北黄石“四大家鱼”、富河下游蚌类(绢丝丽蚌)、阳新牛湖春鱼和富河中游斑鳜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申报或建设,实施磁湖、大冶湖、网湖、海口湖和朱婆湖灌江纳苗,实施长江、内河和1万亩以上湖泊春季禁渔(虾)和人工增殖放流,实施磁湖和大冶湖生态修复,实施湖泊拆围、拆珠和水库网箱限养。逐步恢复和扩大土著经济鱼类种群,逐步实现自然资源的恢复,达到大水面渔业资源养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

三是要着力推进湖泊现代渔业发展。在维护生态安全的条件下,湖泊渔业发展要走现代渔业的发展道路。湖泊现代渔业发展,总体上要把握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大势,把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水产品质量的新要求,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把握现代渔业建设的基本特征。现代湖泊渔业的目标定位要适应消费市场对水产品更新更高的要求,改变单一追求产量为注重提高效益,大力发展有机水产品和高附加值水产品;生产方式要采用生态环保和先进技术,转变粗放式的捕捞为可持续和高效益的捕捞,变高投喂、高密度的养殖为健康和生态的养殖,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传统渔业;要融入现代社会经济要素,大力发展符合现代社会休闲消费需求的垂钓、休闲观光渔业,大力发展渔文化,积极拓展渔业发展方式;要充分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扩大市场影响,加大基础投入,提升产业能力。

四是有序推进大水面保水渔业的发展。保水渔业是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根据水体特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人工放养适当的鱼类,以改善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组成,保障生态平衡,从而既达到既保护水环境、又充分利用水体的渔产力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当前我市的湖泊、水库普遍面临着富营养化问题,而这些水体往往又是各地的水源水体。由于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导致水华频发,影响到水处理的成本和出水的品质。在控制水华发生方面,虽然控制外来营养物质的输入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国内外的水治理实践已经证明,仅仅控制住污染源还是不够的。大量积压在水体内的营养物也应得到相应的处理,以降低水体中N、P等的实际负荷,建立水体的良性循环,才能最终使水环境得到长久治理。显然生物治理比物理化学方法更具优越性。而保水渔业为生物治理提供了一条治污资源化的可持续利用的现实可行途径。特别是在水华尚没有得到控制之际,若直接进行水生植物的修复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此时若先通过鲢鳙鱼的放养,将藻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使水体透明度得到提高后,再去进行植物修复,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十二五”期间,我市水库保水渔业以发展鲢鳙鱼养殖较好。由于各地水库外来营养盐负荷的不同,以及水库自身的水文特征和用水调度的差别,一般水库保水渔业中为防止水华暴发而需要的鲢鳙放养密度可以在6-20g/ m3,并且根据水库中鲢鳙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调整。湖泊保水渔业发展,则与水深有关。一般深水性湖泊,与水库相近。而浅水湖泊,则应根据草型或藻型湖泊采取不同的生产模式。通常浅水藻型湖泊鲢鳙放养密度应大一些。通过鲢鳙放养,控制藻类水华暴发,待水体透明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尝试水生植物的修复,使湖泊环境得到进一步改良。浅水草型湖泊的保水渔业则应从解决其有机污染着手,制定合理的水草利用计划,并尽量控制网围养殖对湖泊环境造成的影响。

9、三大安全监管工程

一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快市级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阳新县水生动物检疫站建设。加大对渔业水域环境、生产投入品、水产品加工等环节和层次监管的力度,并对各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水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重点查处含有有害物质的水发制品和药物残留超标的水产品,保证老百姓吃上“放心鱼”。要加快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无公害产品10-15个,绿色产品5-10个。三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切实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在2011年1月1日在黄石城区实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二是加强渔业水上安全监管。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渔业水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和事故报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做到船舶受检率100%、船检合格率90%、救生设备配备率100%。要通过适时抽查、定期通报和考核等有效手段,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三是加强渔业生态安全监管。认真贯彻《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切实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渔业水域环境,强化外来物种监管,尤其是要加强我市境内的长江、磁湖、保安湖、大冶湖、网湖、富河等重点渔区和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对水库、中小型湖泊及池塘等水面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和保护性开发,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严防过度利用造成养殖环境的恶化。严历打击电、毒、炸等非法作业行为,使我市渔业生产沿着依法、合理、有序、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进。

10、支撑体系健全工程

一是完善水产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以现有的市、县、镇水产推广和科研机构为基础,以优势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开发、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水产科技成果,建好水产科技示范工程,扩大渔民的科技培训范围,以全面提升我市的水产科技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十二五”期间,力争建设市级水产科技试验推广培训基地1个,试验面积200-500亩。二是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大冶和阳新建设成立水生动植物检验检疫站,承担渔业生态环境、水产投入品和水产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以确保水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加强水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认证工作。三是完善水产信息和水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设黄石市水利水产政务信息网,与黄石市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合作,采集、储存、开发、发布水产信息,逐步建设和完善县级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继续开通鱼病防治热线和水产专家咨询热线,并在晚报等媒体开办水产资讯等栏目,热诚为渔民朋友提供服务。在水产优势产业板块内,改造水产品批发市场,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质量检测设施,大力发展品牌连锁经营。四是完善水产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坚持贯彻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开展长江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自觉保护渔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县级水生动植物检验检疫站,对全市的主要湖泊和水库进行监测,尤其是加大对外来品种的监测。渔政部门要加大对渔业生产污染事件的查处和处罚力度,确保我市的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五是完善水产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提升县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功能,配合完成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广泛为渔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服务。加大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力度,联合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企业,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每年培训渔民2000人次以上。坚持实施水产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渔民朋友热诚提供服务。围绕优势水产品区域继续扶持建立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当地渔民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加强渔业执法监督力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整顿市场秩序,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为水产业和水产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保障措施

1、加快水产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素质。

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形成以养殖业为先导、加工流通业为支撑、新兴水产业快速协调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要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二、三产业素质,在促进三大产业融合等方面寻求突破。要从产业链的外延拉长、扩张着力,寻求水产经济发展的新出路。通过培育和壮大水产新兴产业,拉长水产产业链条,优化水产产业结构,完善现代水产产业体系。

2、深化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

进一步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妥推进渔场、渔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强对渔民劳动技能培训,增加渔民非渔收入。加强渔村公共服务建设,逐步建立政策性渔业保险制度。加强渔村规划建设与管理,解决渔村“脏、乱、差”问题,改变渔村面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推进有黄石特色的新渔村建设。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兴渔步伐。

继续实施“科技兴渔”计划,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服务化进程。加强良种繁育、病害防治、集约化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科研攻关与推广。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扶持企业创建名牌产品,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水产专业教育,大力培训水产专业人员,壮大水产科技队伍,提高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切实提高科技在水产业中的贡献率。

4、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提高渔业综合竞争力。

要充分利用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利时机,各级政府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力度,加快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渔业综合竞争力。加强水产良种体系建设,按照优势水产品布局的要求,加快省级良种场建设步伐,提高良种的覆盖率。按照突出重点、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原则,采用“三合一”模式,加强水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渔业环境监测站、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和区域性水产技术推广、试验站,为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5、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实现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渔业资源基础调查,组织实施重点湖泊环境容量调查评估,建立重点湖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渔业行业管理,加大力度打击电毒炸等非法作业行为,保护渔业资源。对拦河筑坝工程采取有效的渔业资源和生态补救措施,扩大人工增殖放流的规模,提高人工增殖放流的效果,加快渔业资源的恢复。加快渔业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抢救性保护一批重要的渔业湿地生态系统及水生野生动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加大对规划建设的国家级和省级渔业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同时开展地方级渔业自然保护区示范点建设,使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和恢复。

6、加强对水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按照中央、省、市要求,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水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的重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有利于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转变工作职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水产业的综合发展能力建设,强化水产部门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责任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确保“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四、“十二五”水产规划重点项目

(一)长江湖北黄石“四大家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长江湖北黄石“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长江湖北黄石段,上起花马湖排灌闸,下迄棋盘洲,全长约26.5公里,流经黄石港、西塞山、道仕袱、风波港、牯牛洲,处于长江中游段,是长江中下游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该区域渔业资源丰富,是我国“四大家鱼”天然产卵场,也是其它经济鱼类的栖息与繁殖场所。“十二五”期间,由市渔政处牵头,实施本项目。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长江渔港码头工程(趸船、界牌、浮标等)、保护区综合办公区工程(办公楼、庭院绿化、生活设施、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救护及繁育中心工程(管理用房、生产辅助用房、发电机组、增氧设备、救护池、孵化池、苗种池、亲鱼池、病害隔离池及生产配套设施等)、监测站(渔业环境监测设备、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等)及水陆交通工具(巡护车、救护监测车、快艇)等。项目建成后,对夯实我市水产经济基础、保护长江水产种质资源、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长江水产种质资源和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大冶湖磊山渔港建设

“十二五”期间,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设大冶湖磊山渔港的批复》(黄石政函【2009】89号)要求,由大冶湖管理处实施本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湖区相连的磊山,东起磊山岛,西至黄荆头与磊山交界处,南至大冶湖主航道,北至磊山村口垦区大堤。占水域面积1860亩,陆地面积80亩。项目总投资296.5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渔港码头岸线1000米、停靠码头2处、工作用房500 m2、基建用地18亩,以及水电路配套工程、鲜鱼蟹暂养设施(含保鲜)、灯标信号通信器材、执法车船、趸船等。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船只有序管理,提供固定的停靠场所和水产品交易场所,有利于流域环境的改善及生物种群的恢复和增值,有利于强化渔政船检港监各项职能。

(三)大冶市环保安湖运动休闲旅游区建设

按照《湖北省大冶市环保安湖运动休闲旅游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本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精品、特色名牌为重点,以基础建设、市场开拓、协调服务为内容,优化环境,提升形象,趁势而上,加强环保安湖运动休闲旅游区的投资软环境,加强技术推动,打造国家AAAAA级旅游区。项目总体功能区为“一圈”(环保安湖运动休闲旅游圈),“三心”(保安镇接待中心、黄金湖度假村、西海半岛度假村),“七区”(保安口—葫芦墩综合旅游景区、西海半岛度假旅游景区、磨山渔家风情旅游景区、东风村观光渔业旅游景区、黄金湖垂钓休闲旅游景区、野溪咀球类运动旅游景区、长岭洲水上运动旅游景区)。“十二五”期间项目总体投资8.2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湖面治理、基础服务设施、游船码头、植被培育、荷塘人家餐饮、垂钓小区、生态渔村,和对黄金湖街现有的阿胖渔家、辉煌接待培训中心、大冶财苑宾馆进行改造或提升接待档次、东风农场场部改建为旅游接待中心,以及酒店、旅游及体育设施等。至“十二五”期末,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49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9亿元,旅游业成为环保安湖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四)大冶市鹏泽水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建设

本项目由大冶市鹏泽水产有限公司承担,为续建项目。“十二五”期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含已建成部分)2000吨标准冻库3座,标准化厂房2栋4000m2,办公区200 m2,宿舍区1000 m2,多功能商务区2000 m2,仓库1000 m2,熟食生产线2条,生鲜食品加工生产线2条,以及机械设备供电系统、供热供水系统、围墙及检测化验仪器等。项目建成后,年加工能力达到1.52万吨,年产值1.5亿元,利税0.2亿元,同时可安置城乡劳动力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水产养殖业及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阳新县鳅稻三千工程建设

鳅稻三千工程是省水产局重点推广的水产生产模式,实行鳅—稻连作或鳅—稻轮作,亩产优质稻谷1000斤,亩产优质商品泥鳅收入2000元。鳅稻三千工程项目采取稻田沟中养鳅、沟上田块种稻。泥鳅可为稻田除草、除虫、减少劳力投入,减少水稻病害,同时泥鳅粪便,可为水稻施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稻谷产量;而水稻为泥鳅捉供了良好生态环境和天然索饵场所;鳅、稻最终达到互利共生双赢,保持生态平衡。阳新县水稻种植面积60万亩,其中低产田、抛荒田面积约30万亩,为鳅稻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已在大王镇下堰村建设了300亩和在宝塔湖建设了500亩鳅稻三千工程示范基地,亩放鳅苗50-100斤,亩收成鳅150-250斤,亩增收2000-2500元。鳅稻三千工程是阳新县水产大县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规划总面积5000亩,总投资500万元。主要建设工程有田间开沟、加高加固田埂、防逃设施及水、电、路配套设施等。采取“政府引导、项目补贴、部门服务、业主承建、协会合作、农户参与”的方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供种、统一销售,辐射带动阳新发展鳅稻连作或轮作5万亩,年增收1亿元。

 

 

 

 

 

 

 

 

 

 

 

 

五、黄石市“十二五”水产规划项目情况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起止年限

总投资 (万元)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改造类

 

 

 

 

 

 

 

1

大冶湖磊山渔港建设

大冶湖管理处

磊山

2011-2012

300

水域面积1860亩,陆地面积80亩,主要建设渔港码头岸线、停靠码头等。

2

保安湖中心渔港建设

保安湖管理处

保安湖

2011-2013

300

码头、服务设施建设

3

盛家嘴渔港建设

阳新水产局

盛家嘴

2011-2012

600

可停泊渔船200艘

4

连片精养池改造

大冶水产局

重点水产基地

2011-2013

8000

改造精养鱼池4.5万亩

5

小型湖泊基础改造

大冶小型湖泊

2010-2012

1000

改良10处,泵站及水、电、路改造,堤坝加固

6

国营渔场闸站建设

阳新水产局

各国营渔场

2011-2013

500

改造10处

7

精养渔池改造

渔场及乡镇

2011-2013

8000

改造精养鱼池5万亩

 

 

 

二、名优苗种繁育类

 

 

 

 

 

 

 

8

“中科3号”异育银鲫苗种生产基地建设

富尔水产苗种公司

江北管理区

2011-2013

180

生产基础设施建造,年产鱼苗3亿尾

9

全雄黄颡鱼苗种生产基地建设

2011-2013

60

生产设备及实验室建造,年产鱼苗1亿尾

10

小龙虾繁育基地建设

佳利小龙虾繁育中心

汪仁磊山湖

2010-2012

300

2000亩小龙虾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11

东风实业公司苗种繁育场扩建工程建设

东风实业

黄金湖

2011-2012

150

改扩建工程,年产优质鱼苗4.2亿尾

12

泥鳅良种繁育场建设

阳新水产局

北煞湖

2011-2012

200

10亿尾

13

竹林塘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

竹林塘渔场

竹林塘

2011-2013

100

8000组

14

黄颡鱼苗种繁育场建设

2012-2013

100

1亿尾

15

鲌类(翘嘴红鲌 )苗种繁育基地建设

阳新水产局

兴国镇

2011

120

2亿尾

 

 

 

三、优种良法示范类

 

 

 

 

 

 

 

16

全雄黄颡鱼高产高效养殖示范

江北农场水产养殖场

江北管理区

2011-2013

50

鱼池改造及生产技术研究等

17

名特优鱼养殖示范

龙泉湖小龙虾基地、河口教育基地、夏裕湖渔场、贵香养殖场、新港村、等

滨湖村、龙泉村、二港村、石龙头村、新港村、大排山村、石磊山村、凉山村等

2011-2013

2200

池塘精养3700亩,鱼池改造及生产技术研究等

18

湘莲小龙虾生态养殖示范

保安镇

保安农科村

2011-2012

500

建成30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养殖工程改造

19

小龙虾精养殖示范

大冶绿宝养殖公司

还地桥镇土库村

2010-2012

120

改造养殖工程,形成600亩小龙虾精养基地

20

虾稻连作示范

金牛南城畈

金牛南城

2011-2013

200

养殖工程改造,种苗繁育

21

小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阳新水产局

有关乡镇

2011-2013

200

2000亩

22

泥鳅池塘养殖基地建设

有关乡镇

2011-2013

400

1000亩

23

鳡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国营渔场

2012-2013

100

500亩

24

黄颡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海口渔场、黄颡口

2012-2013

400

2000亩

25

鲌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国营渔场

2012-2013

300

1000亩

26

黄鳝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石灰寨良种场

石灰寨

2011-2012

200

2000亩

 

 

 

四、高效养殖推进类

 

 

 

 

 

 

 

27

鱼虾蟹生态养殖

保安湖宋氏公司

保安湖

2010-2014

1500

保安湖4万亩生态养殖

28

水产健康养殖

桥墩湖

桥墩湖

2010-2012

500

湖堤加固,养殖面积1.2万亩

29

甲鱼、河蟹共生模式

扁担塘渔场

保安扁担塘

2011-2013

120

种苗投放,基础设施改造,面积5000亩

30

黄颡鱼机械化养殖

五湖渔业

五湖

2010-2014

400

网箱改造,种苗繁育,网箱面积2万平方米

31

常规品种健康养殖

2010-2012

150

湖堤加固,养殖面积5000亩

32

脆肉鲩规模养殖

东风实业

东风农场

2011-2015

500

种苗培育,饲料与配方研发,养殖面积1万亩

33

阳新县鳅稻三千工程建设

阳新水产局

有关乡镇

2011-2013

500

稻田养殖面积5000亩,亩收成鳅150-250斤,亩增收2000-2500元。

 

 

 

五、休闲渔业升级类

 

 

 

 

 

 

 

34

大冶市环保安湖运动休闲旅游区建设

大冶水产局等

保安湖区

2011-2015

82500

湖面治理、基础服务设施、游船码头、植被培育、荷塘人家餐饮、垂钓小区、生态渔村,和对黄金湖街现有的阿胖渔家、辉煌接待培训中心、大冶财苑宾馆进行改造或提升接待档次、东风农场场部改建为旅游接待中心,以及酒店、旅游及体育设施等。

35

鱼类分类垂钓基地

大冶华升休闲渔庄

大箕铺熊家洲

2011-2013

180

500亩甲鱼精养基地、分类垂钓基地建设

36

东西湖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东西湖渔场

东西湖

2011-2013

500

5000亩

37

石灰寨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石灰寨良种场

石灰寨

2011-2013

500

5000亩

38

兴国鱼满仓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兴国镇

兴国镇

2011-2013

300

2000亩

39

富池内阳赛湖休闲渔业建设

富池镇

内阳赛湖

2011-2013

400

3000亩

40

兴国观赏渔业基地建设

兴国镇

金色农业科技园

2012-2013

300

100亩

41

黄石港区江北游钓娱乐休闲农庄建设

黄石港区农林局

江北管理区

2011-2013

200

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设备添置

 

 

 

六、加工外向拓展类

 

 

 

 

 

 

 

42

大冶市鹏泽水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建设

大冶鹏泽水产有限公司

保安镇

2011-2012

1000

建设冻库、厂房、办公区、宿舍区、多功能商务区、仓库、熟食生产线、生鲜食品加工生产线以及机械设备供电系统、供热供水系统、围墙及检测化验仪器等。年加工能力达到1.52万吨,年产值1.5亿元,利税0.2亿元,安置城乡劳动力150余人。

43

多功能休闲渔业基地建设

嘎子水货公司

黄金湖

2011-2013

2000

年加工水产品4000吨,生态养殖面积1100亩

44

渔业基地迁扩建

千岛湖渔业公司

还地桥工业园

2011-2013

3000

扩建,创品牌,年产渔药3000吨

45

小龙虾加工包装项目

黄颡口镇

黄颡口

2012-2013

1000

1万吨

46

泥鳅保健品加工项目

浮屠镇

北煞湖

2012-2013

1000

1万吨

47

常规品种深加工(鱼油酸乙酯)

兴国镇

兴国镇

2012-2013

2000

3万吨

48

陶港金凤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陶港镇

陶港

2011-2012

1000

2万吨

49

阳新泥鳅庄建设

兴国镇

兴国镇

2011-2012

300

10千克

 

 

 

七、质量品牌创建类

 

 

 

 

 

 

 

50

海口渔场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海口渔场

海口湖

2011-2013

500

1.1万亩

51

网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陶港镇

网湖

2011-2013

1000

7.3万亩

52

朱婆湖建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富池镇

舒婆湖

2011-2013

1000

2.3万亩

53

赛桥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赛桥渔场

赛桥湖

2011-2013

500

5000亩

54

东西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东西湖渔场

东西湖

2011-2013

500

5000亩

55

“阳新雄鱼之乡”创建

阳新水产局

阳新

2011-2012

300

 

56

“仙岛湖”牌银鱼创建

王英镇

王英

2011-2012

200

 

57

“黄颡口”牌黄颡鱼创建

黄颡口镇

黄颡口

2011-2012

200

 

 

 

 

八、渔业资源养护类

 

 

 

 

 

 

 

58

长江湖北黄石“四大家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黄石渔政处等

长江黄石段

2011-2013

6000

保护区全长约26.5公里。建设长江渔港码头工程、保护区综合办公区工程、救护及繁育中心工程、监测站及水陆交通工具等。

59

网湖绢丝丽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阳新水产局

网湖

2011-2012

850

10万亩

60

牛湖春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牛湖

2011-2012

400

2万亩

61

富河中游斑鳜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富河中游

2011-2012

400

3万亩

62

长江半壁山段四大家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长江半壁山段

2011-2012

300

10公里江段

63

富河流域灌江纳苗和人工增殖放流

富河

2011-2013

200

 

 

 

 

九、三大安全监管类

 

 

 

 

 

 

 

64

黄石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

黄石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黄石市区

2011-2013

350

120平方米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购置。具备对一般水产品药物残留指标的检测能力。

65

大冶市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治站建设

大冶水产局、渔政局

大冶城关

2011-2012

200

办公设施、实验设备购置

66

阳新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阳新水产局

各乡镇

2011-2015

100

实验设备购置 

 

 

 

十、支撑体系健全类

 

 

 

 

 

 

 

67

黄石水产科技试验推广培训基地建设

黄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黄石市区

2011-2013

200

综合办公培训区工程、电教设备购置、鱼池建设等,试验水面面积200-500亩。

68

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大冶、阳新水产局

相关乡镇

2011-2014

800

技术推广基础条件建设

69

还地桥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还地桥镇

黄金湖

2011-2012

600

建设2000平方米批发市场及附属设施

70

阳新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阳新水产局

兴国镇

2011-2012

1000

建设5000平方米批发市场及附属设施